其實我只是要實驗朋友的方法做一道醉雞,但當我從雞販手中接過去骨後的雞腿及雞骨時,我心想著其實一個食材可以做兩道菜耶!一道是醉雞,完成後的隔天晚餐吃,另一道則是苦瓜雞湯,做完的當天晚上就可以享用了,真真是一點都不浪費喔!食材跟做法也是很簡單ㄉ:
雞湯一鍋
白玉苦瓜一條
黃豆醬兩大匙
花菇﹝或香菇﹞數朵
其實我只是要實驗朋友的方法做一道醉雞,但當我從雞販手中接過去骨後的雞腿及雞骨時,我心想著其實一個食材可以做兩道菜耶!一道是醉雞,完成後的隔天晚餐吃,另一道則是苦瓜雞湯,做完的當天晚上就可以享用了,真真是一點都不浪費喔!食材跟做法也是很簡單ㄉ:
雞湯一鍋
白玉苦瓜一條
黃豆醬兩大匙
花菇﹝或香菇﹞數朵
上星期跟朋友外出用餐的路上,坐在計程車裡聊著聊著,朋友就提到她做的醉雞是超級無敵好吃,而且作法非常簡單,朋友也不吝嗇的與我分享,講得正熱烈時司機大哥也來插一腳,結果一趟車下來司機問的問題比我還多還清楚,既然這樣,我就趁記憶猶新之際趕緊動手,並將步驟詳細記錄下來,有興趣的妳也可以試試喔!
材料:雞腿兩隻、蔥兩根
醃料:黃酒一碗半、蝦油一碗半、雞湯一碗半
其他:冰塊一包
首先,找到菜市場的雞販買了兩隻仿仔雞雞腿,務必請老闆協助去骨喔!走時也別忘了把雞骨一併帶走。
夏天絕對是吃涼拌菜的季節,有時翻著烹飪書或看到網路上他人分享的食譜時;心裡就想著應該可以不用照本宣科吧!如果用同樣的作法但變換成另一種食材,味道雖然不會一樣,但結果應該是跑不了太遠,所以周末到菜市場時,我就把一條綠苦瓜拎回家了。
比起白玉苦瓜,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綠苦瓜的。白玉苦瓜的口感較軟,適合用來紅燒及煮湯,綠苦瓜硬度高口感較脆,很適合拿來做涼拌菜,烹調起來顏色也較討喜,我就用過綠苦瓜做過苦瓜炒鹹蛋,那道菜算是很成功喔,至少我那廚藝高的娘不嫌棄地與我交換烹飪心得,而挑嘴的老爸則用實際行動~吃來支持我,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吧!
醬香綠苦瓜材料及做法都很簡單。
先將苦瓜對切,去籽去膜後再切成薄片﹝有人是用過削皮刀削成薄片﹞。
周末早晨按慣例帶DiDi去菜市場逛逛兼散步,通常我都是空手而回,偶有幾次帶幾把青菜回家,只是這次經過賣魚獲的攤子時瞧見了少見的海菜,心想:「何不拿來試做個涼拌菜?」所以它就跟我回家啦!
海菜聞起來有一點點海腥味,如果用熱水川燙或熱炒顏色會從青綠色變成黑色,所以要做涼拌菜只能用冷開水沖沖,反覆個幾次等雜質都清乾淨了就泡在冷開水中備用。
涼拌菜的重點在於醬汁,醬汁調得好,那涼拌菜就成功了80%,剩下的就看食材及食材的處理囉!以下是我的萬能調味醬所用的材料:
說實在的,我很不能理解限制用餐時間90分鐘的餐廳概念在哪裡?!到底只是想讓顧客趕快吃飽買單;然後空出桌子好接下一組客人的生意,還是老闆認為顧客的悟性之高;在這短短的用餐時間內可以通徹體會個夠?每每看到餐廳的網站述說著自己的故事,強調設計如何又如何,氣氛情調又怎麼不一樣,試問從門口帶位到坐下來看菜單、點菜、上菜、用完餐,我還會有時間欣賞餐廳的裝潢,感受餐廳的氣氛嗎?
我個人的想法是不管與家人、朋友或同事們聚餐,菜色好不好吃固然重要,但用餐過程內與他人的交流更勝其他,我不想吃飯吃的一半有服務員來提醒妳用餐時間快到囉﹝感覺幕後有一個人用手一直在畫圈圈,催促你快點﹞,或是感覺意猶未盡想加點甜點時,服務員說因為時間不夠不能加點。總之,我在「樂子」用餐,很趕!
良友小館讓我想到外祖家開的中南食堂,想當年它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呢﹝我是說在南港區啦﹞!小時候跟著媽媽在食堂裡幫忙,看著舅舅們站在爐火前一道一道地出菜,有一天我也學著拿大湯勺煮出了我的第一晚什錦麵。還有,跟著媽媽去幫忙那數不清幾場大大小小的辦桌,不管是在店內或是在主人租借的場地,想想我可能從水腳A到水腳Z都當過吧!
再回到良友小館,它的規模比小吃店大但又比正規餐廳小,沒啥特別裝潢,廚房就在入口處左側,燈光不怎麼講究,大圓桌與小方桌參雜地擺著,客人坐的都是沒有椅背的四腳圓凳,隨人客數機動的搬過來又搬過去,店內服務的都是些和藹可親的大姊們,也有幾位小哥。
菜色琳琅滿目,基本上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有,一眼望過去每桌桌上都有盤番茄炒蛋,似乎這是必點的招牌菜囉!點完菜到上菜時間很短,由於多是熱火快炒出來的菜,所以上桌時都可以感受到它應有熱度,加上我們點的都是些很下飯的菜,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吃撐了。如果是自己一個人來,點盤炒飯炒麵就能飽,但多點人一起來更好,況且價格非常平易近人。
「食養山房」搬到汐止後我曾經去過一次,這次算是第二次了,兩次的間隔時間頗久,實因餐廳所在的地理位置較偏遠了點,在沒有適當的交通工具下很難到達,加上沿路沒有明顯的路標及門牌號碼,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錯過。
這次,住在汐止的我選擇騎著我的50小噗噗挑戰上山路程,就算事先已經將地圖看得很清楚,但是中間還是稍稍迷路了一點點,沒什麼人煙的路上找不到人問路,騎到後來越來越沒信心,真恨不得裝台導航系統帶路,還好最後還是讓我看到路旁餐廳的候位人員,雖然遲到但也總算是來了。
如同第一次造訪時的感覺,我其實挺喜歡「食養山房」的用餐環境及氣氛,沒有菜單的服務方式讓人不禁期待每一道餐點的到來,而餐點也的確準備得很精緻可口,擺盤上亦很講究,雖然份量看上去感覺不大,但一道接著一道地上來;緩緩的吃著到最後也是頗有飽足感的。
火鍋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,總之,它在清朝乾隆年間,已在民間盛行多時。火鍋的特色就是邊煮邊吃,鍋具本身通常具有保溫的效果,吃的時候食物仍是熱氣騰騰,鍋內的火鍋料和湯結合為一。
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片、海鮮、蔬菜、豆製品、菌菇類、蛋類製品等,將其放入特製的高湯鍋底燙熟後食用,有時還會蘸上調料一起食用。
火鍋在台灣已經多元地發展,除一年四季皆宜的麻辣火鍋、唰唰鍋等,還有針對冬令進補的羊肉爐、薑母鴨、燒酒雞等知名食品。在這裡,我先來說說麻辣火鍋及唰唰鍋吧!
某個晚上看到電視節目【台灣1001個故事】正在介紹一位“百元熱炒”的始祖陳陽晉先生,他在景氣下跌之際逆向操作,打出龍蝦、九孔、鮮魚等所有食材通通一百塊的低價策略,結果一推出就造成轟動,現在大台北地區的多數百元熱炒店,都是他的徒子徒孫所開的。
台灣人愛吃熱炒是出了名的,我想主要是在這個錢袋縮水的時代,哪裡吃最物超所值,加上拼酒、拼消夜的飲食習慣造成熱炒店像是螞蟻雄兵般地向四方擴散。其實我挺喜歡這樣獨特的飲食文化,三五好友相約在熱炒店,不需要怎麼開口氣氛就先high了一半,也不用考慮誰有甚麼樣的飲食禁忌,寫滿上百道菜名的菜單讓你目不暇給,怎麼挑總會挑到妳愛的菜,接下來酒一開菜一下肚,整個人說有多放鬆就有多放鬆,而一群人將擺了滿桌的菜吃完後結帳還不用擔心荷包大失血,所以不管春夏秋冬、任何時候,百元熱炒店總是人聲鼎沸。
熱炒的菜式內容不限,一般的家常菜或餐廳裡常見的宴客菜也都看得到,味道當然是各家各有所長,加上每個人的口味不同,很難去評斷哪家好吃或不好吃,總之,可以上網看看網友的意見,加上自己實際品嚐後的想法,這樣就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熱炒店了。
論語曰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悅乎。」
莎士比亞也說:「衣服新的好,朋友舊的好。」
所以當朋友﹝Eny﹞遠道回台來看看我們這些老朋友時,還有甚麼比聚餐更能替友情加溫的呢?!這時候難免就要問一下餐飲達人﹝Daniel﹞推薦那兒好,在思考不用30秒的情況下,位於永康街七巷的『大來小館』立即脫穎而出,沒有二話,當天大夥就直接在那集合了。
在某次的聚會中,不知怎麼的話題就帶到這間位於合江街的活海鮮店。由於朋友﹝代號:鮭魚陳﹞的極力推薦,我們原班人馬相約來到這家沒甚麼裝潢的活海鮮店,我猜想它的店名應該是取之於它位處的門牌號碼,也幸好是89號,不然來個38號或是49號,那我下的標題能看嗎?!
整體來說店面不是很起眼,沒有太花俏的裝潢,用餐的桌椅就是一般流水席會用的大圓桌及沒有椅背的椅子,餐具也很樸實,可是當整間坐滿用餐人潮時的那種熱鬧,還有三不五時找同桌人拼酒的吆喝聲,讓我們也漸漸融入這樣的氣氛中邊吃邊打開話匣子,最後每個人皆酒足飯飽﹝喝酒不開車,開車不喝酒,我們可是很遵守的喔﹞走出餐廳往回家的方向各自散去。
忘了提最重要的一點,在海鮮店入口右手邊有整排的魚缸,缸裡的海鮮活跳跳,就等各位看倌品頭論足一番後將那些“七月半鴨仔:不知死活”的海鮮撈出,再由店家精心料理端上桌。就像我們此行的目的一樣,非得來隻帝王蟹過過癮,還有其他由鮭魚陳推薦的菜餚也是不容小覷。
盛夏的週日,在雷聲乍響雨將下的午後,我們一行四人抵達位於新生南路三段22巷巷口不遠處的「伊聖詩私房書櫃」,沒有明顯的招牌,只有立於門外的小黑板透露著若有似無的訊息。
運用復古洗石子建材、未經防鏽處理的黑鐵,白色厚描圖紙裝置藝術對應著黑色書鐘,將這間有著42年歷史的老屋營造出黑色劇場的風格。
哇!我只能說非常引人注意的產品名。當同事送我一瓶試吃時;我馬上將它歸在我的團購單上,也開始揪團囉!大家的反應不錯,陸續出了幾團,我會繼續推薦給好朋友,因為『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』ㄚ!